【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门诊布局调整 病人就诊获益

日期:2007/8/10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编者按:医院门诊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当前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就诊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要给病人营造一个方便、温馨的就医环境。

    近年来我院门急诊量增长较快,2006年门急诊总量较2005年增长了10.24%,而今年累计到6月份为止,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08%。原有的门急诊布局和就诊环境与日益增长的门急诊量之间的矛盾也凸显出来。对此,医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对门急诊的环境和流程进行了多次的改善,在经过反复缜密的研究后,对门诊流量大、流程复杂的科室进行适当改造和调整。

    7月9日,医院正式对门诊各诊区进行调整。骨科从大外科诊区搬至门诊底楼东部(原急诊大厅、抢救室及急诊各科诊室区域);大内科诊区、门诊心电图搬至门诊底楼西部,其他各诊区也都相应进行了调整与扩充,门诊各诊区的分布与结构更趋于合理。

    门诊经过调整后,门诊病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调整后带来的好处。以骨科、大内科为例。我院骨科日门诊量

量一般平均在750人次以上,原骨科门诊位于二楼大外科区域,与普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共用一个诊区,候诊空间狭小。而骨科病人由行动不便,来院就诊时往往有多人陪同,使得候诊环境更加拥挤。同时,骨科病人在完成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化验、付费、取药这一系列步骤中,需要楼上楼下奔波往返,更增加了病人就诊的压力与负担。另外,骨科病人多数需要借用推车、轮椅等,给门诊两部电梯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压力。现在经过调整后,上述矛盾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骨科门诊(含普通、专题、专家门诊)现位于一楼,且是独立的诊区,环境改善了,候诊、就诊区域扩大了,增加了候诊椅数量。病人也无需再承受挤电梯和上下楼的“痛苦”。一位骨折病人来院复诊,有6位家属陪同,当他们踏进电梯准备到二楼就诊时,电梯工作人员告知骨科已搬至底层时,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太好了,下次看病不同来那么多人来陪同了。电梯工作人员反映,自从诊室调整后电梯的拥挤程度明显好转,病人因等电梯时间太长的抱怨也明显减少。此外,医院也将把原急诊放射科改成门诊放射科,与现在的骨科门诊“比邻而居”,骨科病人也无需再穿过门诊大厅至医技楼底楼做摄片检查,更加方便了病人。

    内科病人也是医院就诊量的“大户”所在,且多数以年纪偏大、慢性疾病的病人为主,大内科诊区迁至底楼,也大大增加了病人就医的方便程度。现在的大内科诊区较之原来,区域扩大了,诊区增加了,就医环境改善了,候诊时间缩短了,而病人的满意度也提升了。

(孙烽  勤俭)

上一篇:

【03-14】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贾伟平院长顺利返沪

下一篇:

2012年市六医院团委工作会议召开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