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手术室副护士长王音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
日期:2009/6/8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抗震救灾队员王音申报事迹
2008年5月16日下午1时45分。
四川成都凤凰山军用机场。
一位护士紧紧地拽着市六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范存义:
“让我们一起去映秀吧,那里更需要我们。”
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在舍弃了部分水、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后,四名护士跟随其余6名队员一起飞往了汶川映秀,展开了救援。
这名执着的护士,就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副护士长、市六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护士长——王音。
王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她热爱护士这个职业,当年报志愿时,她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填的都是卫校。1990年,她带着满腔的热情如愿进入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一以贯之地用自己无尽的爱和奉献来体现着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医院规定8点上班,但在7点你就一定能看见她在手术室中穿梭的身影;虽说5点下班,但对王音来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踏实,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在她的心里,护士是能让病人微笑的职业,只要病人需要的她都会尽力去做。
时代的进步、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音在熟练掌握护理各项操作技能的同时,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她始终拥有着积极的信念和勤奋的学习态度。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更加扎实,更好地指导实践,她从中专起步加紧学习,低头追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取得了复旦大学护理系的大专文凭,并即将取得本科文凭。学历并不是王音学习的唯一目标,她非常注重能够活学活用,她努力钻研,开展课题研究,并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2008年被聘为手术室的副护士长后,王音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她积极上进,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在2008年的5月12日灾难性的一天之后,她更是让我们看见了一名平凡护士不平凡的一面。
得知灾难发生后医院要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王音主动要求前往四川。在出发的路上,护理部领导向她提出要求:不止要完成医疗队的任务,作为队里最年长的护士,还必须照顾好队里所有的队员,保证安全。一份信任等于一份责任,王音带着领导对她的信任带着大伙对她的信心出发了。
我院的医疗队随着直升机成为了第一支进入重灾区映秀镇的地方医疗队,在映秀断电、断水、断信息、断交通、断供给,连刷牙也是一种奢望。王音为了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果断的采取了对必须品集中保管、平均分配的方法,尽可能不中断物品的供给,为了使大家保持高昂的情绪,不让大家看出供给的不足,她始终面带笑容地给大家分发食物,她的从容和镇定带给了大家莫大的勇气和信心,她温和的微笑和亲切的关怀安抚了大家紧张的心情。
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队员们的帐篷摇摇欲坠,睡袋很快被泡在了水中,摇摆的余震中山上的巨石不断滚落。王音立刻带领几名护士迅速将药品和器械转移到安全地带,而自己的生活用品却全部泡在了泥水中。作为抗震救灾护理力量的主心骨,她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她有着多过男人的坚韧,她有着作为护士的责任。她们凭着平凡护士的勇气和力量,凭着平凡护士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危难之下显精神。他们在不时滚落的山石旁穿行,他们在摇摇欲坠的危房下救人,他们在高度腐烂的尸体旁硬着头皮补充体力;缺水缺粮食,那就一次只吃一口干粮,喝水只抿湿嘴唇;体力不支几乎虚脱,那就吊瓶盐水,拔掉针头后接着再上。他们尽一切力量把有限的生活资源和药品资源留给最需要的灾民。
在部队回到成都整修之后,王音放弃了回家的机会,主动递交请战书要留在四川,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要为四川再尽一份力。在当地指挥部的安排下,王音被留在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继续工作。在省人民医院的这些日子,王音也深深地体现出她的无私和奉献,得到了省医院手术室领导得一致好评,她每天上台配合手术,周末也坚持上班,她对省人民医院的护士长说:“安排你们的护士休息吧,你们的家在这儿,我就一个人回去没事的不用休息,能在这一天就多干一天吧”。如此简单的话语,表达了一名平凡护士的天使情怀。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王音所表现出的无畏和乐观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护士的职责,更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得知我院在为灾区发动捐款时,她主动打电话回家,嘱咐家人把医院送的3000元慰问金捐献给灾区,并发动全家积极为灾区捐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护士是天使,但护士有的更多的是繁琐和劳累,是别人的不解和埋怨。从灾区回来,王音在面对平时工作中的艰苦和委屈中变得更坚强了,她变得更加感性了,去体味生活中哪怕一点一滴的感动,她也变得更坚定了,去认真履行她作为一名平凡护士的职责。她为她的工作而骄傲,她能用她的双手去温暖别人,因为她热爱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