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立国内首家PEG置管中心
日期:2011/12/11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12月11日,国内首家PEG置管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揭牌成立。附属六院副院长、PEG置管中心主任秦环龙教授表示,“中心”已建立起PEG(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操作的标准流程,并拥有一支技术精湛、颇具学术影响力的专业队伍,将推动该技术在上海及全国的开展和应用,为各种原因导致无法经口摄取营养的病人造福。
作为一项新的置管技术,PEG是在胃镜引导下完成、无需开腹手术及全身麻醉的微创胃造口术。该项技术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由GAUDER等医生率先在儿童患者中使用,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肠道营养的患者。通过PEG,为患者提供营养通路,可以注入多种流质食物和营养产品,维持患者的日常的营养需求,该项技术适用于各类进食障碍,需长期管饲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外伤、帕金森病、老年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神经性厌食症、鼻咽癌、头颈及面部肿瘤、食管气管瘘、肿瘤放化疗等。对于存在胃动力障碍、幽门梗阻、胃肠道瘘、反流性食管炎、吸人性肺炎的患者,则可在PEG基础加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J),既能通过PEG管行胃肠减压,又能通过PEJ管给予营养。PEG管还能为胃肠梗阻的病人进行胃肠引流减压。恶性肿瘤消化道梗阻时可以通过PEG引流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对长期输液,反复发生感染者及严重的胆外瘘需将胆汁引回胃肠道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该技术目前在欧美及日本已广泛应用,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和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霍金等世界名人就是PEG的受益者。但在我国尚不普及,此次纽迪希亚公司和附属市六医院肠外肠内营养中心合作成立PEG置管中心,将在全国专业领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置管中心还推出为前50例患者提供免费PEG管道和术后3个月的肠内营养产品的献爱心行动,造福广大患者。
据介绍,传统的营养管置入方法有鼻胃管、鼻肠管、和开腹造口术,但鼻胃肠管放置时间有限(一般在3-4周),且会给患者带来鼻咽部及食管的不适感、甚至出现粘膜糜烂、出血,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不适合长期需要管道喂养的患者。开腹造口术有需全身麻醉,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慢、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花费大等缺点;而应用PEG法,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其管道可放置1年半以上,患者没有鼻咽部不适感觉,同时置管口径较大,营养输注更方便, 患者置管后可以在家“自我喂食”并正常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此外,有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针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法的患者,应用PEG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接受传统方法的患者。
据了解,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肠外肠内营养中心成立于2002年,由秦环龙教授领衔,配备有标准的肠内外营养液配制室, 为住院病人和广大社区群众提供合理规范的临床营养支持。近年来在住院患者营养筛查、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危重疾病代谢调理及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呼吸衰竭、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营养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为社会和个人节省了一定的医疗费用,这些临床成果已多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上海市医学科学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揭牌仪式后,附属六院PEG置管中心还举办了PEG技术应用培训班,来自本市、江浙地区、天津等多家医院的专业人员聆听了附属六院秦环龙教授、杨俊副教授、苏怡芳造口师、贾震易医师先后所作的《肠内营养实施策略及进展》、《肠内营养置管途径选择》、《肠内营养管道护理》和《PEG临床应用和进展》的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