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新门诊运行一试再试皆为患者 老门诊搬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 市“十一五”重大工程项目——我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按期建成投入使用

日期:2010/12/8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十一五”期间,我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0年12月6日,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投资5.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门诊医技综合楼经过3年的建设,已建成开始运行接诊。

    19年前,作为上海市“七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新六院在徐汇区宜山路600号建成投入使用,当时全院的总建筑面积仅有不到10万平方米,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行政与后勤用房,门诊仅有1万平方米左右的区域。随着近年来医院建设的快速发展,日均门诊量不断逼近1万人次,远远超出了原门诊的设计接诊能力——日均3千人次,原门诊楼已显得拥挤不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门诊医技综合楼应运而生。

    据了解,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具有单体建筑体量大,各项条件复杂等开工的不利因素,医院要求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基建管理人员全力以赴使项目建设达到“双控双优”的目标。何梦乔院长亲力亲为,从规划、建设、装潢、布置等方方面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周国伟副院长则带领以陈梅处长为首的后勤管理团队,依据多年来在医院建筑方面积累的经验、教训,在布局、流程、设施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既符合各项标准、

、规范的要求,又能满足各科室的需求的合理建议。在项目建设阶段,陈处长带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会同代建单位积极协调工程承包商、工程监理、财务监理的工作,以“双控、双优”为目标,在工程安全、施工方案、材料确定、专项工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同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联络各个使用部门,减少因需求变化而引起的返工。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一方面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程质量、空气质量、防雷检测、特种设备检测等各项竣工验收工作;另一方面组织人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设施、家具、电器、被服等后勤配置工作以及各类标识设置,并且根据医院布置加强大楼的保安、保洁工作。

    为了使搬迁工作顺利,医院成立了搬迁工作指挥部,同时明确分工:贾伟平院长和方秉华书记担任搬迁总指挥,周国伟副院长负责后勤保障,谭申生副院长和艾开兴副书记负责门诊停诊后的急诊运行,秦环龙副院长负责保障信息系统。并同时成立了搬迁协调事务小组。

    为了保障大楼启用后运行顺畅,领导班子决定组织三次具有一定规模的负荷演练试运行。11月21日周日下午,新大楼建成后的首次演练正式开始。院办和党办组织了200多名职工模拟各科患者的就医流程,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参诊医生和护士大都提前到岗,积极做好准备,虽然事前各方均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模拟运行结束后,医院领导班子立即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楼层主管连夜开会,汇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所涉及的科室逐层巡视,现场办公,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并决定开张前的每天下午16点召开搬迁例会,最大限度地完善新门诊的就医流程,解决当天发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新门诊医技大楼的准时开张。11月28日,第二次模拟试运行开始,除了本院的200多名职工参与外,还请了社区100多名居民参与体验新大楼的就诊流程,认真听取他们对各个环节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立即进行了整改和完善。12月5日,第三次试运行开始!870多名社区居民前来就诊,新门诊经历了开业前的最后一次磨合。

    经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12月3日下午5点开始,老门诊和医技楼共35个科室正式向门诊医技综合楼搬迁,12月6日凌晨完成全部搬迁任务,新门诊于12月6日上午7点正式向社会开放,当日门诊共接诊8255人,运行总体顺利。

(郭跃武  黄巍  顾海鹰)

上一篇:

2010年市级医院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暨“迎世博,保安全”动员大会在我院举行

下一篇:

【05-12】我院与上海电视台携手开展“关爱母亲,从关注健康做起”免费医疗活动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