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项目2011年度学术会议圆满举行
日期:2011/12/30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11年12月16日,由我院院长贾伟平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召开年度学术研讨会。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咨询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方福德教授,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贾伟平教授,项目组专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家睿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蓬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汤其群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参会的还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科院营养所、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学术骨干等。
973项目“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发现遗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围绕细胞应激,阐明引起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围绕以上科学问题,项目形成了研究主线,6个子课题。课题1和2主要研究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遗传因素与环境、营养因素,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课题1关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易感基因和表观遗传变化。课题2关注营养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及遗传因素与营养因素在2型糖尿病上的相互作用。课题3、4、5、6是以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等细胞应激为切入点,研究胰岛β细胞、肝脏、肾脏、心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变化及损伤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课题3关注内质网应激与胰岛损伤;课题4关注细胞应激与肝脏胰岛素抵抗;课题5研究线粒体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课题6关注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贾伟平教授简要回顾了本项目立项后一年来的总体实施情况,以及在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取得的明显成绩。项目组本年度在SCI收录的专业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2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16篇,>10分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已授权1项;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8人次,国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0人次。项目所属6个课题分别就课题本年度研究任务与内容、课题执行情况、取得的突出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做了逐一详细汇报。本年度项目组取得的重要学术发现如下:
发现CPVL/CHN2基因rs39059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相关研究发表于《Diabetes》杂志;发现KCNQ1基因变异影响瑞格列奈药物降糖疗效,相关研究发表于《Clin Pharmacol Ther》杂志;发现亚麻子可显著改善向心性肥胖,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Nutrition》杂志);揭示TNF-α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上调胰岛b细胞胰淀素表达,相关研究发表于《Diabetologia》杂志;揭示FoxA2网络调控以及 AGE-RAGE轴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Endocrinology》、《PLoS One》等杂志;揭示PNPLA3基因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Hepatology》杂志;阐明脂联素通过p38-MAPK/p16INK4A信号通路起到预防内皮组细胞早衰和促进内皮修复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Diabetes》杂志;发现c-JNK活性选择性失活可避免食源性肥胖和脂肪肝,并改善肝脏和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动员和能源消耗,相关研究发表于《Diabetes》杂志;发现重要的内分泌因子——FGF21可以作为肥胖症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代谢状况诊疗指标,相关研究发表于《Clin Chem》杂志。
咨询组专家和项目组专家在认真听取课题汇报后,分别就每一课题在本年度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突出成果、研究经验等进行点评。方福德教授代表专家组做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项目一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突出成果,并进一步指出,各课题组充分围绕项目研究总体目标,严格按照规划任务,开展了深入扎实的研究工作,部分课题已经显现出可喜的苗头。同时,方教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继续加强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间的结合,利用项目平台,整合细胞、动物、临床资源,并互相验证;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争取在已有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会上,贾伟平教授代表项目研究团队全体成员,向专家组认真细致的工作表示感谢,指出项目研究团队将充分结合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交流与沟通,紧紧围绕项目总目标,不断完善研究思路,优化研究方案,聚焦研究方向,切实保证在科技部明年进行的项目中期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本次年度总结会议的召开,不仅总结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促进了课题组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达成促进中国糖尿病的防治的远期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王从容 潘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