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06-15】盆底影像学诊断为女性盆底重建手术“导航”

日期:2014/6/15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第九届女性盆底重建“整体理论”和手术培训班于5月31日日在我院举行。陶敏芳副院长和妇产科滕银成主任在会上分别致欢迎辞,妇产科行政副主任吴氢凯担任主席并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妇产泌尿学专家和影像学同道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女性盆底是神秘的,盆底影像学的研究是揭开女性盆底神秘面纱的有效手段。美国密歇根大学盆底研究小组(Pelvic Floor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研究小组, 由盆底“吊床”理论和“三水平理论”的创始人DeLancey教授和著名的生物力学专家Ashton-Miller教授共同创立,专门致力于探索盆底疾病问题的基本机制。他们是国际女性盆底磁共振研究的先行者。本次研讨会有幸邀请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盆底研究小组的罗家佳博士(Jiajia Luo,PhD)来院讲授盆底磁共振的成像原则以及计算机模拟盆底损伤以提供更适当的盆底治疗手段。罗家佳博士在DeLancey团队专门从事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模拟盆底重建的研究,他的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以及国际妇科泌尿学会(IUGA)的官方杂志IUJ上。研讨会上,罗家佳博士用计算机盆底三维重建模型演示盆底脱垂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图像生动形象。他还逼真地演示了患者接受不同术式的盆底重建手术后可能的远期疗效,为手术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术式提供客观、可视的依据。可以预见,计算机三维重建将彻底改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现有的诊治模式,盆底缺损可视化和计算机模拟手术效果将成为可能。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妇产科同行的公认。妇产科和超声医学科紧密合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维超声可分析和监测临床上难以发现的隐匿性解剖异常,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在手术前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为深入研究盆底解剖学异常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我院妇产科也是盆底“整体理论”的践行者,曾经两次邀请“整体理论”的创始人Peter Petros教授来院讲学。研讨会围绕“整体理论”讨论了盆底重建术式选择以及“整体理论”对肛肠疾病的认识。

    我院妇产科主任滕银成教授、副主任吴氢凯主任医师、陆丽华主任医师、张睿副主任医师、超声医学科应涛主任医师等应邀在研讨会上授课。放射科常务副主任赵俊功教授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各种盆底重建手术录像演示,其中腹腔镜下腹膜外子宫悬吊术是由滕银成主任和吴氢凯主任带领的团队自创的术式,该术式巧妙地应用聚丙烯吊带模拟圆韧带的悬吊作用,对阴道顶端缺陷(Level 1水平)导致的子宫脱垂有很好的疗效。手术简单,学习周期短,是值得推广的盆底重建术式。

    自2004年至今,我院妇产科共举办了八届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关于女性盆底重建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6次邀请国外专家来院交流,促进了我国妇科泌尿学的发展。

(侯旻)

上一篇:

我院获得“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下一篇:

方便病人就医 简化就医流程——医技检查预约中心运行两个月效果良好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